[ back ]
English

線粒體 - 控制死亡的細胞器
 

 

 


人體由無數細胞組成。細胞受外來刺激不斷活動 - 生長、分裂,直至死亡。在人體中,正常的細胞死亡是一種主動,有秩序的自戕機制(Programmed cell death or apoptosis)。此過程確保細胞內的大分子不會流出細胞之外,引起不當的免疫反應。倘若此凋亡程序失控,多種疾病諸如癌症,自身免疫病,老人癡呆症,柏金遜症等都會出現。

在凋亡(Apoptosis)的過程中,一系列?(Caspases)扮演重要的角色。起動此等?需要一系列蛋白由損傷的線粒體(Mitochondria)流出。細胞色素C(Cytochome C)便是其中的表表者。當線粒體受損傷時,它的膜電位亦不能保持。此現象差不多在所有死亡的細胞都發生。因此我們可用此等標記測試不同的藥物。 我們的實驗室有興趣開解為甚麼細胞需要死亡,如何死亡,怎樣增加和減少死亡等。在治理癌症當中,癌細胞常常產生抗藥性。我們亦希望能找出癌細胞在凋亡的過程中出現甚麼問題,導致抗藥性的出現。我們亦嘗試在中藥庫中找尋有用的分子,可以直接影響線粒體,從而避過癌細胞在上遊凋亡過程中的變異,殲滅"正常"與有抗藥性的癌細胞。當凋亡的過程被充分瞭解後,我們便可明瞭癌病的發生,預防與治療。

 

 

線粒體 - 控制死亡的細胞器
長條狀的線粒體在健康的癌細胞中。
圓球狀的線粒體在因缺生
長因子而死亡的癌細胞中。
圓球狀的線粒體在經抗癌藥處理後的癌細胞中 (局部)。